华侨申请使用国有的荒山荒地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09:35:44   浏览:812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华侨申请使用国有的荒山荒地条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华侨申请使用国有的荒山荒地条例

(1955年8月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发挥华侨爱国爱乡的热情和参加祖国建设的积极性,便利於华侨投资兴办农、林、畜牧企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华侨为从事农、林、畜牧业生产,可以向县(市)或县(市)以上人民委员会申请使用国有的荒山、荒地,采用以下的方式经营:
(一)私资经营——独资经营、合资经营或股份公司经营;
(二)公私合营——华侨愿与国家合营,而国家认为有必要的,可实行公私合营;
(三)个体经营;
(四)合作社经营。
第三条 使用国有的荒山、荒地,采用个体经营方式或合作社经营方式,从事农、林、畜牧业生产的华侨,同其他使用国有土地的农民一样,不缴纳使用费。
第四条 使用国有的荒山、荒地,采用私资经营方式或公私合营方式,经营农、林、畜牧企业的华侨,土地使用期限,一般定为二十年至五十年。由当地人民委员会根据申请人计划经营的作物、林木培植时间的长短,收益、成材的迟早,投资规模的大小,在批准使用时分别规定;如果培植时间较长,收益、成材较迟,投资规模较大,使用期限应该较长。
在使用期限内,国家保障经营人的土地使用权和合法经营的收益。
第五条 采用私资经营方式或公私合营方式,经营农、林、畜牧企业的华侨所使用的国有的荒山、荒地,应该向国家缴纳一定的使用费;使用费的数目和缴纳的方法,由当地人民委员会在批准使用时根据土地的状况和经营的项目,同申请人共同议定。在所经营的企业还没有收益以前,可以免缴或缓缴使用费。
第六条 向县(市)或县(市)以上人民委员会申请使用国有的荒山、荒地,要在申请书上填明下列各项:
(一)申请人(或团体代表)的姓名、年龄、籍贯、住址和所代表的团体名称;
(二)荒山、荒地名称、坐落、四至面积(附图);
(三)对所申请的荒山、荒地的经营计划(申请小块土地,从事个体生产的,可以不提经营计划)。
第七条 县(市)或县(市)以上人民委员会审查申请人所提出的申请书,认为可以批准的,就发给使用证。申请人领到使用证后,就取得了使用证上所开列的荒山、荒地的使用权。
第八条 使用国有的荒山、荒地,必须按照申请登记时所订的计划经营,经营计划如有改变,须事前报请原批准机关批准。如果在取得国有荒山、荒地的使用权以后二年内,一直没有经营,原批准机关可以取消他的使用权,收回使用证。
第九条 使用国有的荒山、荒地经营的农业、林业或畜牧业一律照章缴纳农业税、林业税或畜牧税;在林木等多年生作物未有收益以前或因灾歉收等情况下,照章享受减税、免税的待遇。
第十条 使用国有的荒山、荒地,经营农业、林业、畜牧业,必须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服从主管机关的管理,主管机关并应给以必要的技术指导。
第十一条 华侨投资较多的省,可以由省人民委员会根据本条例,参照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实施办法,报请国务院备案。
第十二条 本条例适用於华侨正在经营的农场、林场或牧场。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关于做好1999年全国研究生录取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做好1999年全国研究生录取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



1999年研究生的录取工作继续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硕士生复试的基本要求
(一)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考生复试的基本要求:
各招生单位均应对拟录取的硕士生进行复试,凡思想政治品德方面符合要求,初试成绩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由招生单位决定是否准予复试。
1、报考经济学、法学、管理学门类各专业的考生:
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成人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下同)总分不低于330分,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总分不低于325分,应试科目中的最低成绩均不低于57分。
2、报考文学(不含艺术学)、工学门类各专业的考生:
应届本科毕业生总分不低于325分,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总分不低于320分,应试科目中的最低成绩均不低于52分。
3、报考哲学、教育学(不含体育学)、历史学、理学、医学(不含中医学)、军事学门类各专业的考生:
应届本科毕业生总分不低于320分,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总分不低于315分,应试科目中的最低成绩均不低于50分。
4、报考农学门类各专业的考生,报考中医学、体育学、艺术学等三个一级学科各专业的考生:
应届本科毕业生总分不低于320分,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总分不低于315分,应试科目中的最低成绩均不低于45分。
5、报考地处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九省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应届本科毕业生总分不低于320分,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总分不低于315分,应试科目中的最低成绩均不低于45分。
6、报考地处上述九省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原则上在招生单位所在省区就业的少数民族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现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自治地方,即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工作,并报考为原单位定向或为原单位委托培养的少数民族考生,总分不低于290
分,应试科目中的最低成绩均不低于35分。
(二)参加“99MBA联考”的考生成绩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参加复试:
1、初试总分不低于325分,应试科目中的最低成绩不低于50分,且四门联考总分不低于260分。
2、报考重庆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财经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等地处西北、西南地区11所学校的考生,总分不低于320分,应试科目中的最低成绩不低于45分,且四门联考总分
不低于255分。
上述学校该专业校外教学点按第1条规定的分数线要求复试。
3、因“MBA联考”的考试科目和要求与其它学科专业区别较大,所以未被该专业录取的上线联考生不得转至其它学科专业录取,其它学科专业的单考生、统考上线生也不得转至该专业录取。对上线生调剂和线下生录取的问题规定如下:
①各校可录取不超过5名的线下生。
②录取人数由各校在本单位招生总规模内自行确定;第一志愿考生上线人数超过本专业原定计划的,可在此基础上增加5名,学校招生总规模相应增加5名。
(三)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
为在职人员组织单独考试的招生单位,必须对拟录取的所有考生进行严格面试,并查验其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参加面试或复试的基本要求由招生学校自行确定。
(四)关于同等学历考生的复试
各招生单位应对符合参加复试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历考生(含成人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认真进行复试,复试时须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
(五)关于统考线下生的复试
复试统考线下生,主要解决初试成绩略低于上述基本要求,但在本专业考生中相对成绩名列前茅的部分优秀考生的复试问题,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复试统考线下生应优先考虑国家急需但又难以完成国家招生计划的学科专业。复试统考线下生的人数各单位要从严掌握。
(六)关于调剂录取
未达到统考和“MBA联考”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和参加单考考生的报考材料不得转寄到其他招生单位。
一般不跨学科门类调剂考生,若跨学科门类调剂的,必须是相近专业且考生必须符合拟调剂录取专业的复试基本要求。
个别专业确因特殊需要跨学科门类调剂录取的考生,须由拟录取招生单位提出申请,所在省(区、市)招办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
(七)国务院各部门分流人员的复试要求另行通知。
二、执行硕士生招生计划的具体办法
(一)录取人数的确定
各招生单位的录取人数一般不得超过国家下达的硕士生招生规模。其中:
1.录取统考线下生的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本单位招生规模数的5%,若按此比例录取统考线下生后仍达不到本单位国家计划招生数的单位,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适当录取一些统考线下生,但录取总数不得高于国家计划数;其他拟超过该比例的,须报所在省(区、市)招办审批。
审批办法由省级招办确定。
2.录取参加“MBA联考”线下生的人数,一律不得超过5名。
3.录取单考生的人数一律不得超过国家下达给本校的单考生限额。
(二)关于硕士生招生计划调整问题
省级招办根据地处本省(区、市)招生单位完成招生规模的情况和招生单位要求调整招生计划或规模的申请,在地处本省(区、市)所有招生单位的招生规模内提出调整意见,于5月20日前报教育部统一审批。根据今年招生计划的安排和考生考试的实际情况,教育部将不对招生规模
做省(区、市)际调整。
三、关于硕士生招生工作检查
5月底,我部将召开省级招办联合办公会。会议主要内容是检查各招生单位的硕士生招生工作,采用计算机检查与人工检查相结合的办法,着重检查执行招生计划和各项招生规定的情况。
四、关于博士生的录取工作
博士生录取仍按原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做好1998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1998〕2号)有关规定进行。
五、关于招收台港澳研究生的录取工作
各有权招收台港澳研究生的单位要严格按照我部制定的有关规定和时间要求进行工作,录取时应坚持“保证质量,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原则,特别是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更要注意保证质量,维护内地(祖国大陆)研究生教育的声誉。各单位应将录取结果按规定的格式于5月
25日前寄送我部高校学生司。
六、加强领导,严肃纪律
各级招生管理部门及研究生招生单位应加强对招生录取工作的领导,认真执行教育部有关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各项规定,坚决抵制乱招生、徇私舞弊等不正之风。对违反招生录取规定、弄虚作假的招生单位,根据不同情况和性质,进行通报批评,扣减招生计划;对违反招生纪律的个
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纪律处分,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以维护招生纪律的严肃性和确保研究生的录取质量。
附件:可跨学科授学位的学科、专业(略)



1999年5月11日

中国和阿根廷关于商标注册问题的换文

中国 阿根廷


中国和阿根廷关于商标注册问题的换文


(签订日期1978年5月30日 生效日期1978年5月30日)

                对方来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部长
李强先生阁下
部长先生:
  我荣幸地致函阁下,并谨提及,为了加强我们两国间的友好关系和促进贸易发展,两国政府代表曾就商标注册问题进行了谈判。
  为此,我谨向阁下建议,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并按照对等条件,一方国家的自然人或法人,可在对方国家,按该国的国内法律规定,申请商标注册,并取得已注册的商标的专用权。
  本照会及阁下同日同样内容表示同意的照会自今日起即成为我们两国政府间的一项协议。
  顺致最崇高的敬意。
  注:同一天,我方给对方去文确认,内容同对方来文,略。

                        阿根廷共和国经济部部长
                       何塞·阿·马丁内斯·德奥斯
                           (签字)
                       一九七八年五月三十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