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31 02:16:37   浏览:859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电监会5号令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已经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席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主 席 柴松岳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二次系统的攻击侵害及由此引发电力系统事故,建立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应当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保障电力监控系统和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

第三条  电力二次系统的规划设计、项目审查、工程实施、系统改造、运行管理等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 技术措施

第四条  发电企业、电网企业、供电企业内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原则上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
生产控制大区可以分为控制区(安全区I)和非控制区(安全区Ⅱ);管理信息大区内部在不影响生产控制大区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各企业不同安全要求划分安全区。

根据应用系统实际情况,在满足总体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简化安全区的设置,但是应当避免通过广域网形成不同安全区的纵向交叉连接。

第五条  电力调度数据网应当在专用通道上使用独立的网络设备组网,在物理层面上实现与电力企业其它数据网及外部公共信息网的安全隔离。

电力调度数据网划分为逻辑隔离的实时子网和非实时子网,分别连接控制区和非控制区。

第六条  在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必须设置经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

生产控制大区内部的安全区之间应当采用具有访问控制功能的设备、防火墙或者相当功能的设施,实现逻辑隔离。

第七条  在生产控制大区与广域网的纵向交接处应当设置经过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或者加密认证网关及相应设施。

第八条  安全区边界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禁止任何穿越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之间边界的通用网络服务。

生产控制大区中的业务系统应当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禁止采用安全风险高的通用网络服务功能。

第九条  依照电力调度管理体制建立基于公钥技术的分布式电力调度数字证书系统,生产控制大区中的重要业务系统应当采用认证加密机制。

第三章 安全管理

第十条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负责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监管,制定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

电力企业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电力二次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将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及其信息报送纳入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分级负责的责任制。

电力调度机构负责直接调度范围内的下一级电力调度机构、变电站、发电厂输变电部分的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技术监督,发电厂内其它二次系统可由其上级主管单位实施技术监督。

第十一条  建立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评估制度,采取以自评估为主、联合评估为辅的方式,将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评估纳入电力系统安全评价体系。

对生产控制大区安全评估的所有记录、数据、结果等,应按国家有关要求做好保密工作。

第十二条  建立健全电力二次系统安全的联合防护和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电力调度机构负责统一指挥调度范围内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应急处理。

当电力生产控制大区出现安全事件,尤其是遭受黑客或恶意代码的攻击时,应当立即向其上级电力调度机构报告,并联合采取紧急防护措施,防止事件扩大,同时注意保护现场,以便进行调查取证。

第十三条  电力二次系统相关设备及系统的开发单位、供应商应以合同条款或保密协议的方式保证其所提供的设备及系统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并在设备及系统的生命周期内对此负责。

电力二次系统专用安全产品的开发单位、使用单位及供应商,应当按国家有关要求做好保密工作,禁止关键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第十四条  电力调度机构、发电厂、变电站等运行单位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实施方案须经过上级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和相应电力调度机构的审核,方案实施完成后应当由上述机构验收。

接入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设备和应用系统,其接入技术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须经直接负责的电力调度机构核准。

第十五条  电力企业和相关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本规定。

对于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逾期未整改的,由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对于因违反本规定,造成电力二次系统故障的,由其上级单位按相关规程规定进行处理;发生电力二次系统设备事故或者造成电力事故的,按国家有关电力事故调查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电力二次系统,包括电力监控系统、电力通信及数据网络等。

(二)电力监控系统,是指用于监视和控制电网及电厂生产运行过程的、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处理系统及智能设备等。包括电力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换流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微机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广域相量测量系统、负荷控制系统、水调自动化系统和水电梯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实时电力市场的辅助控制系统等。

(三)电力调度数据网络,是指各级电力调度专用广域数据网络、电力生产专用拨号网络等。

(四)控制区,是指由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纵向联接使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实时子网或专用通道的各业务系统构成的安全区域。

(五)非控制区,是指在生产控制范围内由在线运行但不直接参与控制、是电力生产过程的必要环节、纵向联接使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的非实时子网的各业务系统构成的安全区域。

第十七条  本规定未作规定的事项,适用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2年5月8日发布的《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丽水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管理规定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政府


丽水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管理规定

丽政令〔2006〕44号


  《丽水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六年八月十四日

  丽水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户外广告的设置规划管理,促进户外广告业健康有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浙江省广告管理若干规定》、《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及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丽水市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丽水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户外广告的设置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地理环境、文化氛围和商业特点,将城区户外广告的设置区域划分为:

  (一)禁止设置区域:市行政中心区、灵山寺风景区、三岩寺风景区、南明山风景区、白云山森林公园、塔下名胜公园、酱园弄谭宅、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南明门、古城墙等国家机关、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及建筑控制地带。

  (二)控制设置区域:各类广场、文教园区、江滨公园、万象山公园、处州公园、中心公园、丽阳门公园、古城岛公园、枇杷屿旅游公园、植物园、省道国道入口等区域及建设控制地带。

  (三)一般设置区域:除禁止、控制区域以外的区域。

  今后,随着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由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户外广告设置区域划分调整方案,经丽水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管理联席会议审议后执行。
 
  第四条 主要户外广告设置区域规划

  (一)城区出入口地域:户外广告设置要与城市入口景观元素有机结合,综合考虑城市户外广告的社会效应,注重户外广告景观设计布局的艺术化、风格化。

  (二)瓯江两岸区域:户外广告设置要注重整体效果,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谐相处、相得益彰。鼓励使用霓虹灯、电气招牌广告。使广告与城市灯光夜景等达到和谐统一,展示城市的安定、康乐、繁荣。

  (三)文教园区:户外广告设置要围绕增强人文气息加以布局和设计,使城市户外广告景观与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具有文化品位的公益广告为主,展现文教区清静、高雅、整洁、文明之风采。

  (四)重点商业区块:户外广告设置要充分考虑现代商业文化氛围的营造。户外广告以步行者为主要宣传对象,要求标准统一,形式新颖,品质精良,内容健康。鼓励使用霓虹灯、内显灯箱、橱窗等广告形式,以发挥户外广告塑造与丰富城市景观的独特作用。

  (五)水阁、天宁工业园区、富岭规划工业用地和绕城公路:该区域宜设置适量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广告,形式上以双面高炮广告为主,以塑造我市驰著名商标企业形象和优势产业、品牌形象。

  第五条 禁止利用以下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标牌设置规划户外广告:

  (一)交通指路牌;

  (二)交通标志标牌;

  (三)交通信号设施;

  (四)交通执勤岗位设施;

  (五)车行道隔栏;

  (六)人行道隔栏;

  (七)道路绿化隔离带护栏;

  (八)人行天桥护栏;

  (九)道路、桥梁、隧道收费口防撞墙;

  (十)其他交通安全设施或交通标志标牌。

  第六条 有以下情形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标牌使用的,禁止设置规划户外广告:

  (一)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标志标牌10米范围之内的;

  (二)遮挡交通信号、交通标志标牌的;

  (三)距离除公交车候车亭外的公交站牌、路名牌、消防栓、出租汽车招牌等公用设施5米范围之内的;

  (四)在工程管线、高压电力架空线安全运行用地范围之内的;

  (五)距离城市道路,公路的停车线10米范围以内的;

  (六)其他影响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标牌使用的情形。

  第七条 有以下情形妨碍生产或居民生活,以及损害市容、市貌或建筑形象的禁止设置规划户外广告:

  (一)跨越城市道路、公路设置的;

  (二)在宽度不足4米的人行道上设置的;

  (三)在建筑物外墙、顶部设置实物广告的;

  (四)设置广告遮挡窗口的(重点商业区块且二、三楼为商业用房的除外);

  (五)在建筑物上附设户外广告的设置有损建筑物形体轮廓线和建筑立面形象的;

  (六)在透空围墙上设置的;

  (七)在坡屋顶建筑物或具有艺术特色的建筑物顶部设置的;

  (八)在十八层或50米以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屋顶上设置的;

  (九)在建筑主体三层以上的层与层之间的窗间墙上设置的;

  (十)在骑楼的立柱上设置的;

  (十一)在店门及店门外的立柱上张贴的;

  (十二)利用空气动力伞、滑翔机进行广告宣传的;

  (十三)其他妨碍生产或居民生活,及损害市容、市貌或建筑形象的情形。

  第八条 禁止利用行道树或绿地设置规划户外广告:

  (一)依附于行道树设置或户外广告设置可能影响行道树生长的;

  (二)户外广告设置严重遮挡绿化景观的;

  (三)其他利用行道树或毁损绿地的情形。

  第九条 其他禁止设置规划的情形:

  (一)在城区各商场(店)、宾馆(旅社)、酒店、写字楼、住宅、道路、桥梁、绿化带、建筑工地等处悬挂巨幅布幔的;

  (二)利用通讯、电力设施设置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重大活动除外);

  (三)设置、发布铁皮油漆广告的;

  (四)利用跨江大桥设置的;

  (五)在未规划设计广告位的建筑物上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的;

  (六)在城市大型公共建筑、标志性建筑上设置的;

  (七)在公共广告栏以外的建(构)筑物、树木、电杆、灯杆等处张贴广告或散发印刷品广告的。

  第十条 大型户外广告的界定标准为30平方米(含30平方米)以上。

  第十一条 实物造型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仅限于商业步行街、广场,或面积较大的绿地。

  第十二条 在已制定街景规划的路段设置户外广告的,必须符合街景规划要求。

  第十三条 对批量设置的户外广告,在发布户外广告的相同时间内和同等质量上,其公益广告的面积比例不得少于10%。

  第十四条 大型展销展示活动、文体活动的户外广告设置,必须编制详细的设计方案;活动结束后,按谁组织主办、谁负责拆除的原则,在24小时内自行拆除。

  第十五条 原经过许可设置的户外广告在期限内不得空置,必须及时发布经审批同意的同等质量公益广告或予以拆除;期满后必须重新经过审批。

  第十六条 建立丽水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分工按照市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的文件规定执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做好联席会议的牵头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 市工商、建设规划、公安、城管执法、交通、环保、水利、林业等行政执法部门,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省政府规章的有关规定,依法履行对户外广告设置的规划管理和监督检查。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由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监管和查处。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附件:丽水市城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

  丽水市城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丽水规划区内设置户外广告的设计、安装以及相关维护管理活动的具体要求。

  1.制定技术规范引用的法律、法规依据

  1.1《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第101号令)。

  1.2《关于加强户外广告、霓虹灯设置管理的规定》(建设部1996年文件)。

  1.3《城市容貌标准》(建设部〔1986〕306号令)。

  1.4《浙江省广告管理若干规定》(省政府第125号令)。

  1.5《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省政府51号令)。

  1.6《丽水市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市政府第6号令)。

  2.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

  2.1城市道路、广场、城市绿地及街头空地等公共设施设置户外广告的基本要求。

  2.1.1户外广告设施的设置应当做到数量适当、间距合理、美观大方,不妨碍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并与道路景观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2.1.2人行道宽度不足4m不宜设置广告设施,广告设施沿人行道的纵向间距不得小于20m,广告设置宽度不得大于人行道宽度的五分之一;

  2.1.3道路上的户外广告设施严禁遮挡交通指示牌、信号灯、路牌等交通设施,并不得使用与交通设施易混淆的色彩;不得影响市政、交通设施和残疾人设施的使用;

  2.1.4大型绿地上设置广告设施不得影响绿化生长,不得遮挡绿化景观;

  2.1.5绿化带、路灯杆、电杆、交通牌杆、城市桥梁(主桥和引桥)等公共设施上不得设置广告设施;

  2.1.6实物造型户外广告设置占地面积应≤1m2,宽度不大于人行道宽度的五分之一,高度应与宽度相协调;

  2.1.7依附于公交车亭的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

  a) 广告牌面不得设在候车亭的顶部;

  b) 广告牌单幅面积应≤4.5m2;

  c) 不得有碍乘客观看站牌,不得影响人流交通的顺畅和道路视觉的通透。

  2.1.8立杆式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

  a) 立杆杆径应≥0.08m及≤0.15m;

  b) 立杆外沿距人行道侧石外沿应≥0.4m;

  c) 牌面外沿距人行道侧石外沿应≥0.2m;

  d) 牌面底部离人行道地面高度应≥2.5m;

  e) 牌面(单面)面积应≤2m2,单边长度应≤2m。

  2.2依附于建筑物(构筑物)的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

  2.2.1外挑式广告设置的基本要求;

  a) 广告设置高度不宜超过12m,严禁超过建筑物顶部高度,厚度应≤0.3m;

  b) 广告设置底部离地面的净空高度应≥3m;

  c) 外挑式广告设施,外挑距离应≤1.2m,板面宽度应≤1m,与高度比例相协调,牌面不得超出经营场所范围,外挑部严禁对周边单位及个人造成妨碍。

  2.2.2附着式贴面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

  a) 广告设施上沿不得超过屋顶高度,宽度不超过建筑物两侧;

  b) 广告设置凸出墙面距离不得超过0.3m;

  c) 在建筑物外墙设置广告严禁遮挡窗口以及不影响建筑物整体造型。

  2.2.3建筑物顶部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

  a) 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的单位及个人的日照,高度应≤5m;

  b) 坡屋顶、屋顶造型独特的建筑物顶部严禁设置广告设施。

  2.2.4店名店牌设置的基本要求;

  2.2.4.1水平式店名店牌;

  a) 沿街店名店牌(大型商场除外)原则上实行“一店一牌”,鼓励设置霓虹灯和内显式灯箱,不得遮盖建筑物立面的采光窗及建筑物的整体造型;

  b) 原则上只能设置在建筑物二层窗台线以下,高度不超过1.5m,凸出墙面的距离不超过0.5m,牌面长度不得超出外墙面,要求整齐划一,上下平齐,长度、宽度、色彩与建筑物相协调;

  c) 单层坡屋顶建筑上不得设置遮挡屋檐的店招店牌。

  2.2.4.2垂直式店名店牌;

  a) 牌面的外沿距建筑物立面应≤1.2m,下沿距地面应≥3m,户外店招店牌的厚度应≤0.3m;

  b) 设置牌面的位置应为该店的经营场所范围的外墙内与建筑物相协调。

  2.3大型立柱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

  2.3.1大型立柱户外广告设施必须采用单柱式两面体或三面体结构,柱体直径应≥0.5m;

  2.3.2大型立柱户外广告设施宜设置在城市入口,高速公路两侧,过境公路红线15m以外,城市河道驳坎外侧10m以外;

  2.3.3大型立柱户外广告板面外沿不得侵入人行道,离建筑物不得小于10m,牌面外沿距离道路红线应大于5m;

  2.3.4大型立柱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总高度不宜超过22m,单牌面最大尺寸不宜超过6×18m。

  2.4临时围墙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基本要求。

  2.4.1紧贴于围墙设置的户外广告设施厚度不得超过0.2m,牌面长度不得超出围墙外沿,总高度不超过围墙高度的2/3;

  2.4.2设置于施工围墙内的广告设施牌面高度应≤6m,总高度应≤8m,并不得超出施工场地自身范围,建设项目竣工后须自行拆除;

  2.4.3沿街围墙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其形式、图案、色彩应与周围街景、建筑物相协调。

  3.大型户外广告设施制作、设计、安装的规定

  3.1大型户外广告设施应由具备建筑结构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施工图纸应盖有设计单位出图章。

  3.2大型户外广告设施制作、安装应由具备建筑、安装施工资质的企业按设计图进行施工。

  4.户外广告设施使用材料及维护保养的规定

  4.1户外广告设施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加工制作,不得更改制作材料;不允许使用废旧材料代替加工原材料。

  4.2广告设施的面板、钢结构等零部件加工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制作加工,使用的焊条、螺拴、铆钉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3钢结构户外广告设施构件制作完成后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4.4户外广告设施钢结构防腐保养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发现有锈蚀、油漆脱落、龟裂、风化等现象时,应进行基底清理、除锈、修复、重新涂装。

  4.5构建连接点(焊缝、螺旋、锚)应每年检查一次。发现焊缝有裂痕、节点松动时,应及时修补及坚固。

  4.6对灯光、供电设备应每月维护一次,确保用电安全,对电线绝缘材料损坏,导线外露部分要及时包扎好,确保不发生漏电、不亮灯现象。灯光照明广告画面做到即损即修,确保市容景观安好无损。

  4.7在大风雷雨季节和梅雨季节前,应对广告设施的钢筋结构、用电设施进行检查、加固,确保安全。




关于医生未书写门诊病历的举证责任分析

万欣


  近一段时间以来,笔者接连遇到几起医疗纠纷都涉及到医生是否书写了门诊病历问题,不少判决对此问题的处理均不一致,这也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案例一:患者甲因感不适到某医院就诊。该医院为方便群众就医,已经取消了挂号费,即患者到医院后直接可以到相应医生处就诊。医生对患者甲进行相应检查后,开了化验单。验血结果提示贫血,于是医生又要求患者检查尿常规,以排除肾病,但是患者拒绝。3个月后患者晕倒,经查已为尿毒症。患者诉至法院时主张医生当时并未建议验尿,并拿出一个完全空白的门诊病历本称医院没有书写门诊病历。医院抗辩说已书写门诊病历,并认为根据相关规定,门诊病历本由患方保管,由于患者未提供门诊病历,应推定医疗机构的主张成立。法院最终并没有采纳医院的观点,认定医院没有要求患者进行验尿,最终经鉴定医院被认为存在过错。
 
  案例2:某患儿因咳嗽、发烧到某妇幼保健院就诊。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退烧治疗。3日后门诊输液过程中,患儿忽然出现大小便失禁、抽搐等症状,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患方在诉讼过程中拿出患儿这两年在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病历,主张在妇幼保健院的门诊治疗过程中医生都没有书写病历。法官认为仅凭一本未书写当日诊疗经过的病历不能证明医生没有书写病历。
  这两个案例说明目前对于医生是否书写了门诊病历这一争议的举证责任分配有着不同的理解。目前主要有两种举证责任分配方式:其一,有人认为,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8条第三款“没有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由患者提供。”之规定,对于门诊病历由患方自行保管的,提交门诊病历的举证责任在患方。如果患方主张医生没有书写门诊病历的,则应由患方进行举证。其二,有人认为,根据一般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争议双方对一个事实是否发生产生争议的时候,应当由主张该事实发生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在此类纠纷中,就应当由主张自己书写了门诊病历的医疗机构承担举证责任。
  笔者认为,这两种举证责任的分配均有不足的地方。如果按照第一类分配方法,对于那些医生确实没有书写病历的情况来说,患方是没有任何办法证明医生没有书写病历这一事实的。总不能要求患者在就诊时就能够预见医生不会书写病历并留取证据吧?因此完全要求患者就医生没有书写门诊病历进行举证显然是不公平的。而第二种分配方法,考虑到可能有一些出于诉讼利益考虑而拒不提交真实门诊病历的患者,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医院对于自己没有保管的门诊病历承担举证责任也是不公平的。
因此笔者认为,解决此类纠纷时,对于门诊病历由患方自行保管的,首先应当由患方提交相应病历。如果  患者拒不提供病历或者不能提供病历,则应由患方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如果病历内容为空白,患方主张医疗机构未书写病历的,此时举证责任应当转移到医疗机构,由医疗机构举证证明自己书写了门诊病历。例如医疗机构可以以自己的门诊患者登记簿、处方、化验单等证明自己书写的门诊病历的内容,并且以此证明自己书写了门诊病历。因为一般来讲,如果医生书写了患者登记簿的就会书写门诊病历。此时,即可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5条“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之举证规则,确定双方责任,而不应简单地处理。

因此也提示我们广大医务人员,面对门诊患者也不能疏忽大意,同样需要认真书写病历,同时认真做好患者登记簿的书写,以避免产生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2007-10-29夜)
(《医师报》,2007年11月8日21版)


联系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37号盛福大厦1930室
北京市共和律师事务所
010-85276468-632
wanxin@concord-lawyers.com